隨著中心供氧、中心吸引系統的應用,醫院就醫環境和醫療條件有了明顯改善。為醫院搶救患者生命和維護患者健康提供了快捷有效的手段。本文將就氧氣來源、氧氣管道設計、氧氣終端規范及日常維護談幾點看法。
1、氧氣來源
醫院中心供氧系統的氧氣來源主要有三條,一是利用氧氣鋼瓶聯合供氧,即匯流排供氧;二是利用液氧貯槽供氧;三是使用醫用制氧機利用空氣提煉制氧。無論何種制氧方法,氧氣質量均要滿足國家頒布的GB8986-88醫用氧標準與YY/T0298-1998《醫用分子篩制氧設備通用技術規范》的要求,氧氣純度≥90%;水分含量≤0107g/m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含量等關鍵指標符合檢驗要求。利用空氣制氧的機房要有良好的空氣源品質,空氣源進口應位于污染物最少的地方。制氧站建設必須符合行業規范YY/T0187-1994《醫用中心供氧系統通用技術條件》。
利用制氧機制氧勢必設計機器的產氧量、氧氣壓力、氧氣濃度、氧氣流量。產氧量根據機器的容量和醫院的規模合理設計并留有足夠的余量,有條件的最好采用雙機組制氧,避免機器故障造成供氧中斷和用氧高峰時氧氣壓力波動。氧氣壓力隨使用科室不同而有所不同,通常制氧站氧氣壓力維持在014~016MPa,但醫療用氧設備如高壓氧艙、手術室和ICU系統的心肺復蘇機、呼吸機驅動壓力要求氧壓有所不同,以及用氧距離、用氧高峰出現不同而導致氧氣壓力波動。正因為如此,往往在使用科室配備二級減壓裝置來實現。氧氣濃度和氧氣流量是衡量制氧機質量和制氧站運行是否可靠的重要檢驗指標。檢驗氧氣濃度的方法通常采用電化學、氧化鋯、磁氧式測氧儀等來實現。為了保證氧氣濃度測量的可靠,以及壓力表、氧氣儲罐的安全有效,這些設備均屬于計量器具,要進行期檢定和日常零點標定。外購氧氣要使用醫用氧,以確保質量。氧氣流量要定期檢查氧流量計,避免因瞬時出現用氧高峰而造成氧氣流量跟不上。
2、氧氣管道設計
氧氣管道是制氧站輸氧的重要通道,它的可靠與否,直接關系到氧氣能否正常供應和醫療安全。由于自然災害和房屋沉降,以及管道材料的質量和焊接技術的缺陷,都潛伏著管道漏氧的可能。正因為如此,要經常對氧氣管道進行檢查。有條件的醫院要設計雙管路供氧,以防萬一。氧氣管道有主通道和次通道之分,在主、次通道之間設有二級減壓裝置。在設計管道口徑時要根據總用氧量和支路用氧量進行計算,不能僅憑經驗和感覺。否則,選擇管道口徑過大會造成資源利用率低下、材料浪費、導致工程造價盲目增加;管道口徑過小則容易造成系統指標達不到規范要求、供氧不足,從而影響醫院的正常使用。
總而言之,輸氧管道內徑的大小主要與氧氣終端的多少,以及終端使用頻繁程度有關,其次與氧氣流量和流速有關。輸氧管道內徑大小的確定,最簡易的方法就是查閱行業規范YY/T0187-1994《醫用中心供氧系統通用技術條件》和GB50333-2002《醫院潔凈手術部建筑技術規范》。至于醫用氧氣管道材料的選取,國內以不銹鋼管居多,紫銅管次之,歐美等西方國家的氧氣管道僅使用紫銅管。因為利用紫銅管制造的氧氣管道,其整體質量、包括靜電傳導性能、管道焊接性能、系統的安全性能要好于不銹鋼管。不銹鋼管抗腐蝕性能、工程造價成本、耐壓性能強于紫銅管。